问:数值的确定是一个难题,比如空腹血糖,各医院的指标都有些不同,何况是对一种传播性极强的病毒,所以数值只能放宽些,所谓严防死守也。
即使有武汉无症状感染者没有传播的例证,哪位权威或者机构可以保证ct31以上的人没有传播力?老朽不懂医学,信口而已。
答:
数据放宽 不是感性的想着放宽就放宽的。要有理论,实验室和临床依据,不然就没意义了。
比如 艾滋 我为了严防死守,放宽标准,不是的也说是或可疑。不是吓人吗?
新冠 在很担心的群体里 ,不是也谈虎色变?如果不是的 诊断为是 “阳性感染”,哪怕是“无症状感染者”现在不是吓人 是他得到的对待就不同。他就可能因此不能自由行动。如果他确实是有可能对自己和其他人造成危险的人群,那有理由。如果是因为 “错误”的标准问题 误判的,那就不应该。
所以 这个值 要更多根据积累的或继续有意搜集或研究的 实验室(病毒培养分离血清学等),临床追踪(到底后面会不会出现症状 是不是恢复期 密切接触者是不是有感染 )等统计数据确定。
还是严格一点好,人命关天,最应爱惜的是人的生命,宁愿矫枉过正,早发现、早隔离,保护大多数人,才有中国今天的防疫成绩,才能发展经济和科技。美国很松,一天感染十几万人,死亡二十多万人。这是多鲜明的对比。
答:
严格这一句和前面一个问题一样,不讨论了。
严格和不严格是需要科学标准 。不是情绪。
比如 正常标准的(非“不恰当严格”的) 被判断为阳性的应该十万人。这十万人确实需要被隔离。
现在 按“严格标准”(实际这些人没病 没传染性)被判为阳性的成了90 万或100 万。 宁愿矫枉过正吗?
那多少是您觉得宁愿矫枉过正的标准?
这个 就是有范围 ,概率的。
很多问题 不要用观念先行 或情绪先行。自己的观点 也一样要想想 支持的依据 数据。
早发现 早隔离: 同意的是 是要早发现真正有感染的。
保护大多数人:
当不恰当的 没有依据的严格,就是损害大多数人。
所有的 都是要有科学依据。不是简单感性地支持和反对。最大概率。
中国今天的防疫成绩
死亡: 武汉疫情两个月 死亡五千左右 不算好。后期 好。
经济: 疫情期间很不好。疫情后 对外经济不好。对内应该有恢复。全年的等总结。各位可自己判断自己的有无变化。
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方式不受影响:
美国
目前 还不好说。真实covid阳性和死亡数据 比中国多 比现在报道的少很多 阳性只目前报道的20%都可能。死亡估计有50%?目前不知道。
他们经济我也不知道。
武汉的无传染性 ,从病毒培养 和密切接触人一千多都是阴性两个方面得到证实了
而这个测试的原理:是病毒太小 一般方式测不出来。用一种方式被扩展后 然后用荧光看到这种扩增物。测的是扩展的次数。需要扩展多少次才能被荧光看到。
CT值就是那个循环次数。本身就是一个 可以说 半定量。原理是:原始病毒的遗传物质越多 需要扩展的次数就越少。
所以 才说 小于多少(次)是阳性
至少做科学研究和决策的人思维方式上 可以提出对诊断的值的怀疑吧?这时 可以追踪观察 标准改为35,30 查到的 是不是能培养出病毒。最重要的是 这个检测值 本来就不是直接测的病毒量
你要说从武汉的不能推断所有,那就要说 ,从多少数据能推断。加上其它国家的什么样的数据。
不能说 所有疾病 都是要把全球每个人测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