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swissinfo.ch/chi/wie-neutral-ist-die-schweiz-wirklich-/45811150
乌克兰战争迫使瑞士对其中立性进行重新定义。瑞士的中立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和平与繁荣的秘诀,目前却越来越被国际社会视为机会主义和不合时宜的表现。
乌克兰战争重新引发了关于瑞士中立性的辩论。在国外,人们认为瑞士在加入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时,就放弃了其中立性。然而,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实施纯粹的经济制裁与中立并不矛盾,因为这恰恰不属于“在武装冲突中,采取具体立场”的行为,奥地利国际法专家Elisabeth Hoffberger-Pippan在瑞士资讯平台发表观点文章指出。
尽管如此,乌克兰战争期间,瑞士国内还是就中立的定义和范围展开了激烈讨论,两个阵营观点针锋相对。以瑞士人民党为代表的保守派希望坚持严格的中立性,并计划发起一项公民动议,将全方位的中立写进宪法。
另一边,一个获得政府多数成员支持的、更加自由化的阵营正在推动主动中立(active neutrality)概念。
5月底,瑞士联邦主席伊格纳西奥·卡西斯(Ignazio Cassis)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使用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新称谓,他宣称,瑞士正在追求一种 "合作性的中立"(cooperative neutrality)。他的这一表态正好回应了目前当务之急的一个问题:面对乌克兰战争,一个国家能否保持中立?行政机构已在政府授意下公布了一份报告, 重点指出"瑞士对中立性的定义会有进一步发展"。
瑞士早就不是 "传统中立 "了
像大多数中立国那样,瑞士很久以来一直在摆脱传统的中立概念,并转而加入国家共同体组织。自2002年加入联合国以来,瑞士就必须同步采纳联合国颁布的制裁措施。
瑞士认为,中立法不适用于联合国维和特派团,因为毕竟安全理事会以 "恢复世界和平"为宗旨。另一方面,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的国际法专家Peter Hilpold说:"传统意义上的中立很难与联合国成员资格兼容,更不可能与欧盟成员资格兼容。"
据德国国际政治和安全事务研究所的国际法专家Elisabeth Hoffberger-Pippan称,民众有时并不清楚,从某种程度上说,欧盟或联合国成员资格可能引起中立性的淡化。
苏黎世大学国际关系和政治经济学教授Stefanie Walter说:"瑞士也曾经完全不中立。例如,在冷战期间,瑞士显然不露声色地站在西方一边。而且关于人权事务,瑞士也有自己的立场。" 乌克兰战争爆发后,瑞士立即谴责了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指责其违反了国际法。
中立的定义到底是什么?
我们需要弄清的是“中立性究竟意味着什么?“。在1815年维也纳大会上,战胜国授予瑞士永久中立权,协议上规定:只要瑞士不参与任何冲突,不派遣雇佣兵,瑞士就不会再成为战争场所。
这一原则几乎从未改变;即使在今天,中立法主要是要求各国不直接或间接参与战争。中立国必须平等对待交战各方,即不得在给与交战一方飞越领空权或向其提供武器(即使通过第三方也不可以)的同时,将交战另一方排除在这一切待遇之外。
例如,最近几个月,瑞士就禁止北约成员国战机飞越瑞士领空,因为这些飞机是要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同时,瑞士也在阻止德国和丹麦将从瑞士购买的坦克和弹药运输至乌克兰。要求瑞士放弃这一严格立场的国际压力也与日俱增。
中立不仅是一个法律概念,而且与瑞士的形象紧密相关。遵循这种解读,中立性可以说是瑞士的身份标签,瑞士不应该轻易地放弃这一身份。通过自愿的、灵活的 "中立政策",瑞士试图让其他国家相信自己不会参与战争。
不可能加入北约
在和平时期,作为中立国,瑞士不可能加入北约这样的军事联盟,因为后者对成员国规定有互助义务。
传统上中立国- 如瑞典和芬兰- 在乌克兰战争爆发后申请加入北约。从法律上看,相当于放弃了中立权。
但对瑞士来说,尽管乌克兰战争预示着时代的改变,加入北约依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从地理角度上看,瑞士暴露于危险的程度比上述两个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要低得多。
不过,瑞士和北约还是希望在未来进行更密切的合作。瑞士国防部长和北约秘书长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会议上就此达成一致。最近一项调查显示,这种可能甚至得到了瑞士民众的认可。绝大多数瑞士公民支持中立,并对加入北约持怀疑态度。
更紧密的合作算不上是革命性的变化,瑞士多年来一直在寻求与邻国和北约更紧密的军事合作,特别是在培训和网络安全领域。如果瑞士受到攻击,这个中欧小国可以与其他国家一起进行自卫。中立性并不妨碍这一点。
瑞士并不冠冕堂皇的一个战术考虑是:由于位于欧洲中部,瑞士不太可能成为军事攻击唯一针对的对象。几个欧洲国家同时受到攻击,并一起自卫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如果瑞士在和平时期参加联合军事演习,并设置和其他国家武器系统兼容的军事系统,那么在紧急情况下,瑞士就能够与西方伙伴共同作战,而不是被迫独自防卫。这也是专家们眼中,瑞士选择新战机- 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的F-35战斗机- 的背景原因。
这种态度在国外常常被视为”寄生性“。尽管瑞士希望大规模增加军队预算,但离北约2%的目标还差得很远。北约要求成员国将国内生产总值的2%投资于军备。批评观点称,瑞士从北约的保护伞中受益,却不承担成员国的义务。
瑞士从中立性中获益
总的来说,瑞士从其中立性中获益颇丰。首先,中立性是武器销售的助推器,这听起来可能很矛盾,但却是事实。一些国家不想因为从美国或俄罗斯这样的大国购买武器而被“归类”,而是更倾向从“不站队”的中立国购买军火。
瑞士也从因其东道国和调解人的中立角色而受益。因为如果不给自己定位,瑞士就可以充当有信誉的桥梁搭建者。
瑞士还得益于一张特殊王牌:"与爱尔兰、奥地利和瑞典不同,瑞士决定不加入欧盟,"苏黎世大学国际关系和政治经济学教授Stefanie Walter说,“也是因为这一点,瑞士有着‘更为中立’的声誉。”
乌克兰战争期间,瑞士一直试图发挥调停作用未果。目前,瑞士讨论的主题是,可否承担乌克兰保护国的任务,并在莫斯科代表基辅的利益进行斡旋。
目前,瑞士想通过7月在卢加诺举行乌克兰“重建会议”的契机,在乌克兰的重建中发挥主导作用。这样做,其实是在与欧盟竞争,因为欧盟也认为自己毫无疑问地在乌克兰重建中应起关键性的作用。
(译自德语:郭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