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不再需要手表,就可以知道确切时间。那么为什么瑞士制表业不但能保持生机,还能蓬勃发展?
尽管人们多次预言瑞士制表业会走向消亡,但传统制表业也已经多次从濒临崩溃的边缘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当中。几十年来,瑞士制表业一直面临着接连不断的冲击和威胁,并且不得不学习适应新的技术。
在19世纪美国式工业生产方式的冲击下,英国制表业至此消亡,瑞士制表商则与他们不同,他们通过模仿那种工业生产方式,从危机中幸存下来。
另一次重大的挑战是1970年代的石英危机。尽管石英手表技术源自瑞士,但是并没有在瑞士钟表制造商那里获得青睐。
以精工公司(Seiko)为代表的日本竞争者,拥抱了石英时代的机遇,制造出比任何瑞士手表都更加便宜也更加准确的石英机芯。多家瑞士公司在这场危机中黯然离场。尽管如此,瑞士制表商仍然以斯沃琪手表(Swatch watches)的方式,最终在石英危机中交出了答卷。
最近的一次挑战是苹果手表(Apple Watch)以及其他智能设备的问世。尽管时钟并不是这类设备最吸引人的卖点,但它们可以显示时间。如今苹果品牌售出的智能手表数量已经超过瑞士全国各制表商的销售总量。但到目前为止,只有那些生产平价手表的瑞士制表商,开始在这一全新的领域中崭露头角。
大多数制表商都更愿意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坚守,即迎合富裕阶层的高端手表。近年来,瑞士制表商制造的手表款式不断向奢华方向发展。
对某些款式手表的强劲需求,使得其价格在二手市场不断攀升,这也导致利润越来越集中于少数占据行业增长主要份额的品牌。
这种销量少但单只售价更高的趋势,可能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由于销量不高,制表业可能更难筹集到用于创新的必要资金。
在这个由奢侈品行业巨头和少数几家著名大品牌公司(劳力士、百达翡丽、爱彼等)主导的钟表市场中,独立小品牌仍然能够创出自己的业绩。设计师和制表师Kari Voutilainen就是一个例子,他是当代高端钟表界了不起的人物之一,而他设计的手表被全世界富裕的收藏家竞相抢购。
在考虑其他商业模式时,制表业向来以保守与墨守成规而闻名,但一些新企业家在试图撼动这个行业。纳沙泰尔人Thomas Baillod推出了一款售价低于5000瑞郎的陀飞轮腕表,就是想证明在日益趋向超奢的钟表业中,中端产品仍有一席之地。
其他创新方式也陆续出现,以吸引一个新的客户群,这类客户虽热衷于手表,却未必有财力购入售价数千甚至数万瑞郎的腕表。汝拉初创企业Initium提供的方案是:组装自己的手表,并在一天结束时带走它。这个概念我们也亲自测试过。
尽管经历过数次危机,最后一次是2020年的新冠危机,但瑞士钟表业的“观望”政策已经帮助其在多次风暴过后屹立不倒。瑞士制造的机械计时器仍然是地位的象征,假冒手表和灰色市场的猖獗可以证明这一点。
即使人们不再需要手表来指示时间,瑞士手表仍然备受追捧。